公衍奎:传统产业集群的再升级将为城市发展提供新机会

2019-11-20 10:43已围观

在中国很多三四线小城里存在着大量特殊的产业集群,它们可能不起眼,而且很传统,但也有相当大的需求和产值,给当地既带来了就业也创造了税收。

讯  11月19日,由新地产财经主办,财经网、联办财经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地产金融年会 暨首届城市发展论坛在北京盛大启幕。会上,围绕 城市发展中的产业赋能与机遇 的主题,佰思社咨询机构董事总经理公衍奎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公衍奎认为,在中国很多三四线小城里存在着大量特殊的产业集群,它们可能不起眼,而且很传统,但也有相当大的需求和产值,给当地既带来了就业也创造了税收。他以安义、安平这两个县城举例表明:安义县在南昌市的中北部,当地生产的塑钢门窗占据全国50%占有率,当地仅有30万人,却有18万人在从事这个行业。而河北省安平县生产的丝网有500亿的产值,当地33万人口中就有21万人在做这个产业。

公衍奎表示,很多地方的传统产业面临着种种问题,一是环保问题,二是技术升级、重复竞争的问题,三是缺乏品牌化和影响力。他指出,要想办法升级这些传统产业群,一方面要提升生产技术,摆脱小作坊式生产;另一方面要建设城市配套,提升生活环境,聚集更多人群。通过重构当地产业园和生活区,形成新的产业城。传统产业集群的再升级将会给城市发展提供新的机会。

以下为公衍奎发言实录:

冯国亮:今年是都市圈的元年。无论是雄安新区、深圳还是海南,这些重点城市区域的发展已经提上日程。可以说我们国家的城市发展理念已经出现了深刻变化,在城市发展变化过程中,从每个人的角度看,到底有哪些新的趋势和新的机遇呢?

公衍奎:现在城市发展的机会,中国的生活质量开始提升,包括前面的几位嘉宾也说到城市的发展过程已经有所变化,原来我们一直说旧金山,其实很多城市的发展是因业兴城,但是反过来看,很多新的城市是因人兴城,以城兴产,李主任讲的创新城市,北京、深圳和上海,就是因为我们看到城市中心发展的产业都是知识性产业,跟原来的工业产业的聚集逻辑不一样,所以很多人归为新逻辑,之前是因产兴城聚人,现在是因城聚人兴产,不同的逻辑导致城市发展的逻辑也改变了。

另外,现在我们说整个产业的升级变化,包括城市的定制,我们看过大城市群到城市郊区,甚至很多不知名的小地方,产业聚集差别非常大,城市中心是知识服务产业,真正的科技型,大型生产都是在郊区,因为需要大市政,也需要人的服务能力,基础能力,也需要廉价的土地空间,所以往往在大城市的郊区发展。

反过来,真正的工业生产集群,我们说德国很多的隐性冠军,很多小企业看不到,但是在行业里影响非常大。

中国其实有大量的产业集群存在,比如说安义、安平,安义在南康边上,塑钢门窗全国50%的占有率,很少的人口,全县30万人,18万人从事这个行业。安平的丝网,33万人号称21万人做这个产业,现在也是500亿元的产值。

在这种情况下,其实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说,地产圈都很关注怎么由地产带动城市,因为产业兴城,很多小地方也有这样的空间。

冯国亮:我想起了一家企业,恒大,大家喝过恒大冰泉吧,现在恒大正在搞汽车,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公总前一段时间我们聊了一下,也探讨了前面赵总提到的产业发展和城市怎么样有效结合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是否能够形成一个平台,加速产城升级的过程。前面你也提到了在有一些三四线城市在一些传统产业方面做的还是很好的,全国的占有率也是很高的,这些产业也面临着升级。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怎么样促进城市的发展,为城市发展赋能?另外产业运营商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未来会有什么机会呢?

公衍奎:其实地产公司和产业是有边界的,真正做的时候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原来房地产行业我开玩笑说,一开始说产业地产的时候只是概念,后来变成了样板,很多产业是不赚钱的,你要拿样板去圈地,圈了地拿地产补产业,都是做不下去的。

现在的地方政府越来越明确,如果你不做产业,很多的产业新城概念和产业园也好,是推不下去的。所以必须要有很关键的资源要把产业做起来,现在的产城融合是分不开的,刚才说了几个国内做的比较好的是政府在操作,政府的诉求不同,可以很长期,可以给很多政策的支持,也可以有很多其他的手段,包括我说的大城市周边的很多产业园之所以兴起也有历史的机遇,比如说北京退二进三,非首都功能的疏解,一些产业出去了,边上的一些地方可以承接。

现在如果以以往的历史路径走,很多路子是越来越难的。

如果我们看现在的这几年很多的产业新城和产业园发展,很多开发企业往往关注的是大城市和大城市的郊区,就是因为这个地方的地产市场需求比较清楚或者量比较大,我在这个地方做产业,一方面有地产平台支撑,另外一方面这个城市里的产业疏解我有资源。

刚才我说了城市里面的服务业,高科技生产,所谓的战略新兴产业都可以在这个地方聚集。但是为什么一直觉得这几年,尤其是到现在,我们应该关注一下原来大家看不上眼的小地方,小城市,东部地区很多一镇一业很明确,包括河北、山东,很多地方都有很特殊的产业集群,但是这个产业集群可能不起眼,是很传统的集群,但是有量,有需求,也有产值,这个地方也需要发展,实际上这种地方的开发,按照赵总的说法,如果是定制城镇,他们的生活空间也需要提升,他们的生活服务要提升,产业也要发展。

很多地方的传统产业也面临着一个问题,第一就是环保问题,比如说石材、板材、家具、铝合金门窗都有环保的问题要处理,也面临着技术升级的问题,重复竞争的问题,所以需要调整。

原来很多人认为品牌化不够,影响力不够,这需要一步步走,但是如果在为产业服务,这些地方是有机会的,一方面要建设城市配套,环境提升,人群聚集,另外产业解构,空间要调整,比如说智能生产,新的技术要提升,如果只靠原来的小企业甚至作坊是达不到这个程度的。

最近很多地方政府做产业园时有这种情况,贵阳边上有石材产业聚集区要升级,但是政府很担心连根产出,腾笼换鸟了,笼子空出来了鸟进不来,他边上的产业一年几百亿,石材的生意一年50多亿,如果换走了拿什么填,我们说的大数据,短时间内没有税收,也没有就业,很多地方的产业升级再发展,提供了很多新的机会。

刚才我说跟赵总有一点不一样,赵总关注的是城市更新,未来是第三产业,然后大城市郊区是新兴制造、智能制造,但是这些小的三线、四线甚至一些镇上的产业集群有相当大的量,如果拔出了,中国的制造业就会产生很大的问题,很多很明显的,尤其是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如果国家不补贴,市场化到底如何?很多产业是在赚国家的钱,这些小的地方又有就业又有税收,而且是真正赚市场的钱,它有生命力,这个时候为什么一定拔出,应该想办法升级,升级的过程中产业园要重构,生活区要重构,这个就会形成新的产业城。

不一定是在大城市才有机会,如果还是以前的逻辑,以地产养产业,产业不知道什么时候赚钱。但是因为产业而兴城,不一定是人口,不一定是GDP,而是真正的产业集群,这个产业到底会有多大。

冯国亮:在产业创新和城市相互促进和相互驱动发展方面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新的思路呢?

公衍奎:从所有的开发企业角度看,要越来越多的关注产业本身的运营。有距离,但是如果没有运营,只是考虑短平快,地产本身的窗口期也会过去的。

搜索

广告位
广告位

标签云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