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吸引人才,专家建议加速老城区城市更新

2019-11-25 07:58已围观

城市更新改造成为近来城市发展的一大热点话题。当前各地对城市更新改造都高度重视,纷纷积极加快推进城市更新。

各地加快城市更新

11月21日上午,东莞市举行《关于进一步鼓励城市更新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的若干政策》(下称《若干政策》)发布会,推出18条新政策,通过 减负、扩面、提速 ,对现行城市更新政策进一步优化,降低改造成本,提高改造效率,为投资 松绑 ,增强社会资本参与改造的积极性。

作为 世界工厂 ,东莞有大片的厂房需要加以提升。为了鼓励 工改工 ,新政策对75亩以上的连片 工改工 项目给予专项补助:自项目首期工程竣工验收后五年内,入驻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或经市工信部门核定的工业企业,其缴交的税收市留成部分,其中增值税(市、镇留成25%)及企业所得税(市、镇留成20%)将全额补助给开发主体。

日前,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2019年广州市全面改造项目影像资料制作项目公开招标公告》和《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更新项目现场监督巡查工作(2019~2020年度)公开招标公告》。招标内容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广州11个行政区已批未完工项目251个(项目数量随项目批复和推进动态增减),包括旧村改造、旧厂改造及旧城改造(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除外)三类。

城市更新也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11月20日, 中国城市更新(长三角)峰会暨全联房地产商会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分会2019年会 在上海举办。峰会旨在探索长三角一体化中的 大更新 策略,总结、提升、推广城市更新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深化城市更新全产业链合作交流。

此间的一大背景是,在我国经济发展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后,城市更新尤其是中心城区、老城区的更新对中心城市的发展日益重要。城市经济发展与空间利用对城市功能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11月21日、22日, 2019中国城市更新论坛在佛山、广州举行, 中国城市更新论坛主席、高和资本合伙人苏鑫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城市更新本质是城市原来空间里的内容不能满足消费、产业升级的需求。现在需要新的产业进来,新的消费升级进来。而要满足新的产业和消费,就必须要对原有的空间进行改造。

老城区重要性:加快城市转型升级

过去,不少中心大城市把重点放在发展新城区、放在城市的增量扩张,老城区面临着日趋衰落的局面。

孚园城市与产业研策中心主任蔡瑛樱对第一财经分析,老城区集中浓缩了多年积淀的城市人文精华,但随着城市扁平化、产业外迁,年轻人逃离,老城日趋空心化,主动或被动地面临 衰败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抹平了城市间的各具特色的文化印记。

不过,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已进入了新的阶段,城市增量空间约束不断趋紧。

广东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当前大城市土地稀缺,向存量土地要新的空间,盘活现有土地存量、提高存量土地利用率十分重要。彭澎说,过去的旧城改造往往是大拆大建式的,以拆为主,现在做城市更新,意味着告别简单的拆建,转向在保留原有城市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更新,焕发新的活力。

现在中心城市发展边界更明确了。 苏鑫说,在城市没有太多增量空间情况下,就得靠存量的提升。很多地方原来是粗放式发展,没有精细化,满足不了新产业的需求,现如今就需要改造好老城区,增加新的内容。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转型升级新阶段,科技、人才对一座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而要吸引人才,也需要城市进一步发挥老城区的作用。

蔡瑛樱说,当前各地因产业亟待升级而对各类高端人才求贤若渴。如何吸引这类人群?他们真正需要什么?在地文化丰富、职住氛围融洽、社交功能集聚等是重要指标,这些深度影响价值观趋同的要素在老城区最为齐备,因此,需要从 共融互通、以人为本 的角度挖掘、重塑老城的价值。

尤其是,很多大城市老城区拥有城市最好的教育、医疗资源,商业等配套也齐全,这些要素对吸引人才十分关键。提升老城区,有利于城市自身加快转型升级。

苏鑫对第一财经分析,城市竞争最重要就是人才,要吸引人才,除了制度创新外,还必须宜居。因此,现在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 抢人大战 ,除了放开户口之外,还要解决小孩上学,就医等问题。人才更愿意在老城区、中心城区,因为核心区教育、医疗、商业等配套。

苏鑫说,现在有一个现象,以前分布在园区、郊区的不少高科技企业,正在回归都市。因为高科技企业竞争主要靠人才,而年轻人需要社交,需要在城市中心生活,需要有好餐饮等场所。现在跨界交流对创新很重要,只有在核心区,这种交流才会更方面,环境也更适合,更容易有思想碰撞。

对各大城市来说,高校尤其是名校集中的区域,也往往在老城区。因此,提升老城区,可以充分发挥高教资源的优势,加快城市的转型升级。

以南京为例,南京科教资源集聚,优势非常明显:它拥有高等院校53所, 双一流 建设高校12所,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

今年的南京1号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 硅巷经济 ,挖掘低效载体、低效用地潜力,创新都市产业经济发展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区利用主城高校周边存量用地,与高校共同打造集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于一体的特色创新街区,促进街区低效载体转型升级,结合创新创业需求沿巷纵深布局生活服务业态。

搜索

广告位
广告位

标签云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