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日记|4月19日:核酸检测,哪些人“愿检尽检”?

2020-04-20 12:03已围观

新冠肺炎防疫中心湖北,疫情趋于稳定。常态化防控的要求提升,核酸检测成为当前重点工作,湖北对教师、医护等两类人群实行核酸检测“应检尽检”,普通人群“愿检尽检”。在防控压力同样较高的北上广等城市,检测要求也相当严格,但普通人群不推荐进行核酸检测。各地分别如何考量?

截至4月18日24时,全国累计确诊病例82735例,比昨日新增16例,本土病例中黑龙江6例,广东1例为湖北输入,9例由境外输入,分别为为上海7例(俄罗斯3例、英国2例、美国2例),吉林2例(均由俄罗斯输入);累计死亡4632例,连续四日无新增;重症病例85例,首次无变化;累计治愈出院77062例(因湖北订正重复数据导致出院数据减少),比昨日新增33例。(参见:)

截至4月18日,湖北连续15日无新增确诊病例,全省市县风险等级实现全面“飘绿”。虽然风险等级降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形势仍然紧迫,常态化防控任务依旧艰巨。

“湖北将做好较长时间常态化防控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突出常态化防控重点。”湖北省副省长杨云彦在4月19日的湖北省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武汉市对教师、医护人员、公共交通工具服务人员、大型商场等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监所和养老机构人员等五类人员全面开展流调和核酸检测。对武汉市以外的教师、医务人员等两类人员,复工上岗前,全面开展核酸检测,做到“应检尽检”。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柳东如介绍,湖北省各地将核酸检测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做到重点人群应检尽检、普通人群愿检尽检。武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强在会上介绍,武汉市现有53家核酸检测机构、211个核酸检测点,日均检测能力4.6万人次。(参见:)检测费用已对外公布,需要检测者提前预约即可安排。

目前北京、上海、广东、黑龙江四省市为境外输入病例主要集中地,也都明确对特定人群进行严格的核酸检测,但普通人群不在推荐检测范畴之内。

北京市卫健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在4月19日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北京市推进8类人员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包括新冠肺炎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发热门诊就诊人员、急需住院治疗患者、经北京口岸入境人员、武汉返京即将解除隔离观察人员、中央和国家机关出差返京人员、外地来京入住酒店宾馆人员、高三初三外地返京和入境进京师生员工。

同时,北京仍保持一级响应机制。近日,北京发生返京留学生解除隔离后确诊事件。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月16日通报,一名留美学生回京后被集中隔离,三次核酸检测结果均呈阴性,14天后解除隔离,回家后仍发病传染3位家人。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刘晓峰在4月18日发布会上表示,对于集中隔离人员在14天隔离期满解除隔离后,建议继续居家观察7天。

广东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医疗救治组副组长、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刘冠贤在4月17日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广东明确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对象为六类人群,包括境外来粤人员、湖北来粤人员、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新入院病人、感染人员的密切接触者等。

对于非湖北地区的普通人需要进行核算检测吗?刘冠贤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如果没有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史或相关症状的普通人,建议不必要进行核酸检测。但如果14天内有重点地区旅居史,有发热、呼吸道症状等,有必要到核酸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建议近期从重点地区来粤返粤人员,7天内没有检测过的,有必要主动到医疗机构检测核酸。

浙江省卫健委疾控处副处长付铁红在4月14日接受央视采访同样表示,核酸检测是一个医疗行为,并非消费行为,普通人并不一定要把自己跟无症状感染者去挂钩。

随着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武汉金银潭医院ICU病区等重症患者“清零”,武汉救治工作进入扫尾阶段。最后一支援鄂医疗队——北京协和医疗队在4月15日撤离武汉后,20位专家继续留守,他们不仅要指导最后的新冠重症救治,还要关注无症状感染者、复阳等问题。这些都是最早参与患者救治的重症专家,已经在武汉待了整整3个月。

最新一期《财新周刊》,回顾了一线留守的援鄂医生,如何“攻坚”救治最后的重危患者。武汉大学中南医院ICU主任兼雷神山医院ICU主任彭志勇表示,截至4月7日,雷神山医院两个ICU病区还有17名重症患者,发病都在两个月左右,新冠病毒排毒的中位数是20天,因此体内的新冠病毒基本清除,仅有一人核酸检测呈弱阳性。

“这17名重症患者里,有六七例病情依然很重,是最后最难啃的‘骨头’。”彭志勇分析,最后的患者分为两类,一类是新冠病毒对患者的肺部造成严重损伤,肺功能短期内难以逆转,靠ECMO维持生命,还有一类患者新冠肺炎已经治好了,但他们出现多器官衰竭的并发症,或者在得新冠肺炎前就有基础疾病,新冠病毒诱发基础疾病更加严重,比如冠心病、脑梗、肿瘤等。

“我们是最早来的,最晚走,不放弃最后一名新冠患者。”不过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对财新记者说,离开北京快三个月了,回家的时间应该不远了。(参见:)

千里之外的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小城——绥芬河市,抗疫情况牵动人心。在关口岸、建方舱后,依然面临潜在的医疗压力,为了发动人们参与防疫的积极性,绥芬河市实行有奖举报。4月19日,绥芬河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表示,举报隐瞒、谎报病情等线索经查证属实奖励2千元,具有重大贡献的关键信息,奖励人民币3千元。

新冠的研究持续进。新冠重症患者的治疗是艰难的攻坚战,如能了解致病机制,或有助于优化救治方案。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曹彬团队近日在《柳叶刀》发表论文称,经临床观察发现,新冠重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脓毒症较为相符。就此,曹彬等人提出,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淋巴细胞降低、全身多脏器受累等因素,最终导致病人发作病毒性脓毒症,可能是新冠肺炎的关键致病机制之一。(参见:)

被戏称为“人民的希望”的瑞德西韦(Remdesivir),在中国最早启动试验,却悄然中止。2月初,这项声势浩大的临床研究同样由曹彬领衔在中国展开,10余家处在疫情暴风眼中的武汉医院参与,围绕一种名为瑞德西韦的抗病毒药物,但研究却不能全部如期完成。按计划,研究将于4月27日,即试验开始的近3个月后正式揭盲,临近这一天,试验却悄然停止。由研究者发起的试验,药界无缘参与,试验设计门槛过高,未根据特殊时期需求做出科学调整,也是试验不能如期完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参见:)

此文限时免费阅读。感谢热心读者订阅,支持新闻人一线探求真相!成为,畅读!

更多报道详见:

搜索

广告位
广告位

标签云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