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从伊犁引进高层次人才中走出

2019-02-27 04:33已围观

很多伊犁引进的朋友看完我的帖子,会来问我是谁。我也是被引进的一员,2014年3月份辞职回到杭州工作,已经有三个月了。
我之后,还有同县的两个朋友辞职,原因一是没有归属感,原因二是待遇无优势,原因三是看不到自己的未来。
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角度来重新分析一下人才引进政策(引进人才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以下几点都是从某一方面看待)。

1.伊犁没有想好该引进什么人才。
各县各部门把引进人才当成了一个免费加人手的机会,提前并没有安排相对独立的工作,也没有突出创新的环节。例如想推进文艺事业发展,或者旅游业发展,引进的人才可以偏向于相关专业的管理类、策划类人才,而伊犁是想直接招募文艺特长人才以及外语人才,这便促成了原有管理体制未变,难以形成旧貌换新颜的效果。
如果想下大力度做出成绩,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集中精力为某几个部门引进,而不是全部。例如城建局工作重要,但管理相对滞后,可以集中为城建局一个科室引进一博二研五本科,单独分出一块工作,加一个分管领导,基本就能逐步达到预期效果。现在引进的人才专业各差,良莠不齐,不仅难以发挥强有力的作用,反而在原来的干部中显得不合群。
2.伊犁没有想好要怎么引进人才。
我在前面说过,一个人留在一个地方工作的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待遇好,有被尊重的感觉;二是归属性高,一起的人互相熟悉玩的开,上下级关系好;三是有发展前景,未来有期待有保障。
如此比较,伊犁上层虽然抓的比较严,落实各项政策,为人才举办交流会,但这种意识并未传达到基层。尤其是县一级的组织部,本身工作就比较繁琐紧凑,分不出多余的人手来单独抓此事。
时间已经过去两年,伊犁还徘徊在直接引进毕业生还是博士研究生的问题中无法自拔,甚至是在主招本地人还是外地人上都有分歧。人才引进的梯度性把握不够,分期进行的计划华而不实,缺乏操作性,更缺乏真正的效果。
3伊犁没有想好怎么用人才
毛主席说理论要结合实际。像诸葛亮一样能剖析国内外大事,分析机遇风险,片刻将未来如何走都能定下来的,全中国这种人都难找。原因有二:一是在职的干部多为本地干部,虽然熟悉具体情况,但缺乏拓展、跳跃性思维,易受局限。二是高薪引进的人才不熟悉本地情况,只能大概的照本宣科。
所以有些领导说要培养本地的高层次人才,是有道理的。问题就在这里,想改变现状,要么让本地领导干部走出去,拓宽眼界;要么让外边的人走进来,熟悉情况。如果是我,我选第二个。原因无他,二者积淀不同,考虑事物方式不一样,按第一种走出去,很有可能走偏了。第二种开始可能走偏了,但大的方向不会出错。
所以伊犁如果想借人才的力,重点是让他们熟悉实际情况,然后提出改进办法,然后试行,然后改偏,再试行。就是一个把书本上的东西搬下来,做成符合现状的具体流程。而现实情况是,你可以熟悉情况,但你只能尽量适应,能够自我改革改进带带动他们成效不明显。我工作两年,想带着全单位开始学OFFICE软件的基本操作都难以施行,其他改革改良措施的结局可想而知。


最后就是,前面的内容伊犁都没想清楚,所以也不要谈人才的未来的。只能说福祸各由天命,在现有机制的竞争中,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未来。但未来成功有多少是归功于努力的,还要另说。


就单个人来说,你是否应该来伊犁,或者是否该呆在伊犁,我觉得想想以下几点:
1.你是不是真的有才能,有其他人没有的东西。
2.你的领导是不是赏识你,有意的带你。
3.十年或是更长的时间你能长期在此地踏实的做下去,熬得住。


我是属于熬不住的类型,转单位后,领导赏识让我很感动,但工资低是个硬伤。伊犁政府部门大部分还是人情化的,经济实力强的还是占有一定优势,能做的文章比较多。

几年后我还是会回新疆,新疆确实是个好地方,发展潜力大,还有我一帮兄弟姐妹。深深的祝福新源县的朋友,祝福已经结婚的和打算结婚的,祝福孩儿已长大的和即将生孩儿的,我想念你们,因此愈加努力工作。

在伊犁,得到的最宝贵的,是优势心理。
学到的最多的,是中国式人情。
感触最深的,是中国基层现状。
觉得最满意的,是不卑不亢,性格进一步强化。

如果没有新疆伊犁这两年,我也很难有现在的职位及待遇,望大家好好珍惜,活在当下!


搜索

广告位
广告位

标签云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