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战疫调查:最“冷”市场旺季下涌动的资本抄底“热”潮

2020-04-20 08:00已围观

它们想方设法玩直播、做云旅游、开网店,然而即便如此,亏损、裁员、减薪甚至破产者比比皆是,至少一成的景区将面临“被抄底”的命运。

一夜之间,旅游业入冬。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不久,各地为避免人员聚集,陆续关闭了景区、景点、主题公园等旅游设施。往往春节、一季度会迎来旅游高峰期的景区,面对突然到来的疫情,只能被迫闭门谢客。北京商报记者在向多家 赋闲 在家的景区经营者调查后发现,2个月颗粒无收的北京下,他们为扛过 冰封期 ,它们想方设法玩直播、做云旅游、开网店,然而即便如此,亏损、裁员、减薪甚至破产者比比皆是,至少一成的景区将面临 被抄底 的命运。目前,虽然全国已有近4000家景区恢复营业,但还有7成尚未复工,在这一严峻的形势下,一场前所未有的景区转型潮已然来临。

危机:旺季闭园经营压力骤增

春节假期乃至整个第一季度,我国有不少地区的景区原本都应迎来一年中的旅游旺季,北方城市黑龙江、吉林、新疆、内蒙古的冰雪旅游;南方的海南、广东、福建、广西等地的滨海旅游,都拥有季节性、气候性强的旅游热点。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一传统被彻底打破了。

1月中下旬,国内景区景点相继采取临时闭园的措施应对疫情。以北京为例,1月24日前后,潭柘寺、戒台寺、妙峰山、世园会、周口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古北水镇等市内多个景区宣布暂时停业。紧接着,华侨城、海昌等国内各主要景区、景点、主题公园运营企业也纷纷发布关闭旗下项目的消息。

据中国旅游景区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景区行业营业收入影响极大,不仅波及到全国范围,而且受影响程度重、时间长,根据调研情况综合评估,预计一季度,全国景区企业收入损失额度达去年同期的80%以上;放眼全年,在降价营销、入境游大幅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全国景区企业收入损失预计为去年同期收入水平的40%-50%甚至更高,景区行业收入损失程度显著高于旅游行业整体水平。

同时,近期已有多家经营景区的上市企业发布公告称,受疫情影响、景区暂时关闭,企业业绩可能也会有所波动。比如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就在公告中表示,虽然目前无法准确预估疫情影响的时间和成都,但预期会对公司短期经营业绩产生一定不利影响;扬州瘦西湖旅游发展集团也在上海清算所公告称,因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景区闭园至今,导致基础资产的运行情况或产生现金流的能力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场国内景区全行业都面临的 生死劫 之中,普遍规模相对较小、现金流相对不充裕的民营景区,将面临生存艰难甚至集体黯然出局的严峻形势。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在调研后也发现,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大、设备维护支出多、动植物养护成本高、员工人数多的景区在疫情中的损失将更大,而民营景区相对遭受的经营压力更甚,预计有50%的民营景区会采取裁员的方式减少人员开支,10%左右的民营景区会选择项目转让或直接关停,其中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景区转让可能性更高,较小规模的景区则更可能会选择直接关停。有民营景区负责人也证实,近期各地的民营景区陆续出现了资金链紧张的问题,不少都在和在线旅游企业(OTA)、旅行社、票代等渠道合作商协商暂缓结算应付款项,对内部员工,减少、暂停发放工资的景区也占相当大比例。

转机:线上服务开源资本抄底进场

新冠疫情的出现,大量景区难以为继,为保持关注度、拓展收入来源,不少景区纷纷上线 云旅游 项目来应对特殊时期的经营难题。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中旬,国内已有至少20余个城市、1000多家景区开通了线上游览服务,江西、黑龙江、山东、江苏、宁夏等地景区与在线旅游平台、科技企业合作,采用VR推出全景虚拟旅游项目,部分景区还开设了语音讲解服务。

具体来说,宁夏推出的 全域宁夏 线上旅游专题,可让游客足不出户体验360度或720度VR影音资料,营造 身在宁夏 的浏览体验,其中,线上VR资料中展示了银川、石嘴山、中卫、固原、吴忠等宁夏主要旅游目的地人文旅游资源和沙坡头、镇北堡、岩画博物馆、金沙岛等当地知名景点的720度视频资料。而江西则开放了省内300多个景区的在线VR导览和语音讲解。日前,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也发布消息称,在疫情期间当地取消一切密集场所活动,同时采用VR(虚拟现实技术)推出全景虚拟旅游项目,百余家景区、展馆均可宅在家中免费体验,部分景区配有真人语音导游。

疫情之下,全国景区近期接待游客量、旅游收入几乎 归零 ,部分地方甚至会损失全年一半左右的份额,着实会给景区经营者带来不小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循着老路 等风来 ,已经不够了。

实际上,此前我国接连掀起多轮重点景区降价潮,已经将过度依赖门票收入的传统景区们推到了转型发展的岔路口,而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更让它们必须开始正视不断变化市场新形势。

但另一方面,进入蛰伏期后,大量连生存都成了问题的景区,在 无米下炊 的情况下已无力再去谈转型了。而这时,资本入场、抄底注资,就成了景区转机的一大动力源。

有景区业者和投资分析师都不约而同地表示,经过几个月的低迷,目前国内很多旅游项目资产,尤其是景区的价格已经跌到一年前甚至几年前的水平,为保生存,资本在谈判过程中更为强势,手中也握有更多的筹码。因此,从资产投资的角度,疫情期,国内景区行业却进入了一个不错的抄底扫货时机。同时,由于整个行业的低迷,很多优秀的人才流失到市场上,这样就有机会在低迷的时段获取性价比高的优秀人才,所以这也是人才投资的好时机。

实际上,近期国内的文旅投资已经率先动了起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四川、陕西、山东、广东、广西、浙江、河南、云南等多地都有文旅项目签约、开工、规划开发,参与企业覆盖了华侨城、派拉蒙、驴妈妈等多个领域的旅游投资、服务商。数据显示,有时一周内,国内确定规划、签约、开工的文旅项目就能超过30个,其中不乏投资总额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元的 巨无霸 项目。

生机:需求反弹智慧景区加速跑

随着天气逐步转暖、疫情蔓延得以有效控制,以景区为代表的旅游业开始步入回温通道。经历了疫情的 洗礼 ,重开的国内景区还要面临更多艰巨的考验。

文旅部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16日,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3714家A级旅游景区恢复对外营业,复工率已超过30%。而据携程统计,截至4月16日,全国恢复开园并可在携程上预约的景区数量已达到3864家。预计 五一 期间,可在预约的景区数量将超过4000家。

据悉,目前已恢复开放的旅游景区主要为山岳型景区、开放型景区和市民公园等室外旅游场所,总体运行平稳。文旅部提出,要高度重视旅游景区开放疫情防控工作,不断强化管理,抓好防控措施的实施和精准复工、坚持分区分级,精准恢复开放原则,避免 一刀切 ,坚决落实好在所在地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有序开放的总体要求,推进低风险、中风险地区在严格防控的基础上精准有序开放。

实际上为了强化对疫情的防控,恢复开放的景区之中,实名制登记已成为 标配 。文旅部在此前下发的《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中就提出,各地旅游景区要继续实施疫情防控,实行实名制购票,记录入园游客联络方式、来往交通等信息,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做好游客信息动态监测。

景区数据智能化管理箭在弦上,但另一方面,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些传统景区与大数据、智能化平台合作意愿仍不高。有业内人士表示,总体来说,景区将游客信息接入互联网之后,景区和平台都可以更准确的实时掌握游客的动态,提升景区的安全性和游览体验,但现阶段,还有很多传统景区迫于资金或缺乏互联网思维意识等原因,不愿意在这方面进行投入或合作。

有智慧景区落地服务商表示,在入园实名登记服务上,企业会给每家景区投入一定数量的登记设备,每台设备大约投入在几千元到两万元不等,而这些景区并不会一次性付给供应商这些设备的资金,而是采用从门票抽取佣金的形式,分12-18个月支付,以补足供应商前期设备投入的资金。由于国内仍有大量景区收入仍主要依赖门票,线上渠道拓展脚步相对较慢,还有部分景区每增长一项支出都需要层层审批,流程时间很长,而且这其中存在诸多变数,因此景区智能化推进起来要比业界预期缓慢一些。

可以看出,根据相关政策方向,未来景区智慧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将成为行业趋势,不过景区究竟是采用自主研发的形式还是与第三方合作的形式涉足智慧化管理,还要看市场反应。

样本:

清凉谷:民营景区咬牙 过冬

就在去年,多家民营景区接连破产,就让人们对于这类景区的经营状态产生了些许担忧,而后,全国景区多轮门票降价,加上疫情期颗粒无收,民营景区的寒冬似乎过的比其他旅游企业更 冷 一些。

已经在北京开业了20多年的老牌民营景区、密云区清凉谷风景区副总经理宋英介绍,虽然冬季往往是自然景区的经营淡季,但由于近年来春节出游人数的增加,不少经营者也开始集中投资、重点布局起农历新年前后的旅游市场了。 今年,清凉谷特意增加了推广、布置春节期间景观设施和活动的预算,投资了20多万元建设了冰库、冰屋等,原本预计会创造60-70万元左右的营收。 宋英直言,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让这些投资打了水漂,也让景区的一季度收入受到冲击,总体来看,包括冬季团队员工工资、社保、日常水电费在内,清凉谷疫情期间直接损失约为50万元。

不过,宋英也都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民营景区大多会留出一定的储备金以应对不时之需,即使是中小型景区,撑2-3个月也都问题不大,因此,现阶段如果真的出现必须转让关闭的,也应该不是纯粹客观原因所致,而是此前经营不善遗留下来一些问题,加上疫情的 催化 才迎来了这样一个结局。

专家分析称,现在国内民营景区的经营模式主要分为三种,其一是投资方本身拥有其他主业、资金实力较雄厚,做景区可能主要因为老板的个人喜好;其二是靠各种机遇拿到地方比较优质的现有旅游景区资源,经过简单 加工 后主要依靠卖门票营收的,此类是民营景区的主流;而第三种则是拿到较有潜质的自然资源,期望打造出优质景区,以自有资金和部分融资进行大规模改扩建的。

去年多个破产的民营景区都属于第三种企业,而现在经营难度较大、受疫情影响最显著也正是这些 不上不下 、又有债务压力的景区,它们暂停营业后,仅靠直接裁员并不能有效缓解资不抵债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先天资源相对好的就会被接盘、抄底,而资源相对竞争力不大的就只能停业倒闭。

也有景区负责人表示,对于行业内一些 脑袋一热 就投资、扩建的民营景区老板来说,疫情的 优胜劣汰 也并非坏事。有的景区经营者,自己手头事情忙了就把景区丢给团队管理,哪天想起来了、发现业绩不好了,就又突然拿回来自己管,这种没有专业管理团队的景区,即使没有遭遇疫情,最终也将被洗刷出局。

搜索

广告位
广告位

标签云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