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卡、社保卡、水电卡 民生卡何时“多卡”变“少卡”

2019-04-15 12:03已围观

看病要社保卡、就诊卡,逛公园要公园年卡,坐公交车要一卡通,还有工会会员互助卡、养老助残一卡通 市民随身的包里、家中抽屉里,总有一堆卡。许多卡因为功能单一,经常被忘记随身携带,临到用时却因为找不到卡被 卡 住了。有市民提出,大数据时代,有没有可能把这些卡的功能整合整合,多卡变少卡,方便办事,也节约政府制卡成本。

你看看我这包里 都是卡。 刚带孩子从儿童医院看病回来的詹女士翻着自己的包,除了坐车要用的市政交通一卡通,还有身份证、社保卡,儿童医院的就诊卡。 看病,为什么不能只用一张卡呢?

詹女士的困惑也是很多市民的共同感受。张敏平时生活中需要用到近20张各种各样的卡。打开她的卡包,里面塞得满满当当,既有银行卡、水电气热卡,还有市政交通一卡通、公园年卡、社保卡,以及好几张医院的就诊卡等。

张敏说,除了社保卡,部分医院还有自己的就诊卡。 我这还算好的,同事家有老人的,手里的卡更多。 张敏很困扰。

现在到北京的医院看病,都要用到什么卡?据悉,目前,友谊医院、朝阳医院等多家市属医院已经取消了院内就诊卡,持北京市医保卡患者直接到挂号窗口或自助机挂号、取号。但还有部分医院,特别是儿童医院等大医院,就诊时除了社保卡,还需要办张医院自己的就诊卡。 虽然卡可以重复使用,但因为不随身携带,常常是去一趟医院就办一张,家里攒了三四张医院的就诊卡了。 张敏说。另外记者也了解到,北京市非医保患者、外地来京就诊患者看病,则需要携带身份证,到医院窗口办理京医通卡。

对此,市卫健委也在推进减卡工作。市卫健委曾透露,医院里的各种卡将逐步合并,最终统一为 北京通 卡。据悉,目前,这项工作一直在推进中。

其实,除了看病,市民日常办事也需要带好几张卡。比如涉及到民政对象,就有民政一卡通、养老助残卡,家用的有水电气热卡,还有通用的身份证、社保卡等。早在2014年,就有统计显示,北京市各种卡共有27张之多,包括水卡、电卡、市政交通一卡通等。

现在这些实体卡片种类多,可是卡片功能却相对单一。 对此,有市民提出,能不能多卡变少卡,把多张卡片整合到一张实体卡上,实现 一卡通行 ,这样既便利使用,也可节省不少制卡开支。

多卡 变 少卡 ,卡在哪儿?

目前,本市一些部门也正在摸索一卡多用。比如第三代残疾人证 残疾人服务一卡通,除了能证明残疾人身份,还可以当公交卡、银行卡用,免费乘公交、进公园,残疾人还能领助残补贴、买康复辅具。据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整合这些功能,市残联前期需要与市经信委、市交通委、市民政局、市政交通一卡通公司、北京银行等10多个单位建立共享交换机制,实现残疾人基本信息、补助信息等31项内容260多个字段的实时或定期数据共享。 凡是数据共享能得到的数据,不需要群众提供纸质证明材料,同时减少审批环节、避免数据的重复采集和录入。比如残疾人证申请、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申报等环节,变申请人提供证明材料为后台系统数据核验。 这位负责人表示。

让信息和数据多 跑路 ,让群众少跑路,对办卡数量做减法,对功能做加法,关键在于打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政府各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信息整合。

有专家表示,从技术上来讲,一张卡完全可以做到拥有多种功能。目前国内其他城市已推出具备多种功能的 市民卡 ,但是要做到 一卡通行 一卡多用 ,并非易事,关键的问题不在卡片本身,而在资源的整合上。

据了解,目前本市相关部门也正针对市民使用频率高、受众面广的民生类卡片办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拟研究实体卡整合和电子卡应用相关工作。

记者手记

打破壁垒,需要形成合力

大数据时代,民生卡也需要 大数据 。而对相关各部门而言,更要有开放共享的 互联网+政务 思维。

多卡合一 一卡通行 ,绝非单打独斗能完成,需要社保、民政、卫生、公安等各个政府部门横向配合、协同联动。去年本市首次实行积分落户政策,积分落户申报系统就与13个市级部门、16个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之间实现互联互通,绝大部分指标审核可通过数据交换实现,让大部分申请人足不出户就能完成申报全流程,实现了 群众少跑路、信息多联路、审核多并路、办理少绕路 。民生卡的整合,同样涉及多个部门,也更需要各个部门之间打破壁垒、共享信息,共同形成为民服务的合力。

搜索

广告位
广告位

标签云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