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晓川:国内财富管理处于初级阶段,投资者需多借助机构投资者的力量

2019-07-09 10:02已围观

    在很多投资者的印象当中,投资理财就是财富管理,甚至买一两款理财产品就认为是财富管理,事实并非是这样的。 海银财富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资策略官惠晓川在以 财富助力航运贸易金融创新 为主题的2019青岛 中国财富论坛上如此表示。

海银财富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资策略官惠晓川

惠晓川认为,对于财富管理或全球资产配置这样一个话题,需要有两个认知。

一是目前我国的财富管理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全球成熟市场的财富管理相比,仍有些差距。事实上,财富管理的涵盖面是非常广泛的。一家机构需要不断地给客户提供顺应其需求变化的服务或是产品。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投资工具外,比如税务的安排、跨境资产的安排、传承的安排、养老、保险、子女教育等都是财富管理的领域,并且每个领域又是非常专业的。因此财富管理并不等于是投资理财。

二是要尊重经济规律和商业规律。想要跑赢市场、永远战胜市场是很难的,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美国。因此要始终站在尊重经济规律、尊重商业规律的角度,尽可能找到适合当下的投资方式,以资产配置理念着手,利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

以下为发言实录:

主持人:下面我们想听听来自投资一线的惠总对于财富管理资产配置的观点。

惠晓川:谢谢。我看了一下,今天的嘉宾中,杨院长、郭主席代表学院派,而我和姚所长、John都是市场参与者。我想从市场前沿角度跟大家谈一下这么多年的一个感受。

前面几位大咖也都讲了自己的看法。我的看法是,对于财富管理或全球资产配置这样一个话题,我想谈谈两个认知和两个路径的问题。

首先谈谈 两个认知 :

一是目前我国的财富管理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全球成熟市场的财富管理相比,仍有些差距。事实上,财富管理的涵盖面是非常广泛的。一家机构需要不断地给客户提供顺应其需求变化的服务或是产品。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投资工具外,比如税务的安排、跨境资产的安排、传承的安排、养老、保险、子女教育等都是财富管理的领域,并且每个领域又是非常专业的。因此财富管理并不等于是投资理财。

二是要尊重经济规律和商业规律。想要跑赢市场、永远战胜市场是很难的,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美国。因此要始终站在尊重经济规律、尊重商业规律的角度,尽可能找到适合当下的投资方式,以资产配置理念着手,利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

第二点谈谈方法路径,更聚焦一点,即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实现财富管理?

我觉得有两个:

第一个路径是借助机构投资者的力量。现在大家看到了,这几年,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的活跃度不断提升。因此对于广大个人投资者或者企业投资者来说,要更多借力机构投资者的力量。如果作为国家的投资基金都很难找到确定的投资机会,对于个人来说则更难了。我特别同意刚才姚总说的,比如说 债券通 ,不是一个简单的资本项目兑换的问题,或者简单给你做多少资本回报的问题,实际其背后引出的红利非常多,包括制度与市场两个层面的红利。因此第一点,大家还是要借助机构投资者专业的力量。郭主席6月份在陆家嘴论坛上也特别强调了两点:一是一定要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专业能力;二是一定要把社会的闲散资金当中长期资本调动起来,在各个领域发挥长期资本的作用。

第二个路径是走全球资产配置之路,因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大势所趋。

其中有几个代表性事件:

第一个事件,人民币对英镑、澳元等汇兑压力并不大。从8 15汇改之后,到现在整个人民币汇率的多边波动,大家可能更多关注的是对美元汇率的变化,但实际上周小川主席一直在强调,人民币的进程更多强调一揽子的变化,而不仅仅针对美元汇率。目前,对于包括像英镑、澳元、日元等,实际汇兑压力并没有那么大。

第二个事件,资本市场这几年的开放度不断在加快,尤其是沪港通、债券通、深港通以及6月份的 沪伦通 等不断开通,资本市场的门越开越大。因此,对市场的任何一个参与者来说,挑战都很大,但机遇也同样存在。当资本市场的大门打开以后,直接或间接投资找到境外一些成长性资产或者带来稳定回报的机会也就增加了。

第三个事件,在这次的陆家嘴论坛上,几位领导多次提到,推动加快境外金融机构的准入,尤其是对于境外金融机构准入的门槛要尽快降低。这意味着,尽管个人还没有做好全球资产配置的准备,但实际上境外金融机构投资者,站在他们的角度,比如站在全球机构投资者的角度,他们其实也非常希望参与中国的投资机遇,分享中国这几年经济增长的红利。因此,全球资产配置更多的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经贸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当然还体现在各个方面。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当然中国的发展机遇,我想再过几年会比美国更好,我觉得本土的机会仍然很多。但是如果做好了全球资产配置的准备,意识上要认清配置的目的是什么,到底是为了增值,还是为了其他的安排,比如离境的安排、传承的安排等。境外资产配置总有一个最终的需求与目标,并不是简简单单就为了投境外的债券或对冲基金所带来的一个相对或绝对回报。

主持人:下面我有两个问题想和惠总交流一下,一是对普通投资者都非常关心的,中国的A股市场下半年、明年走势也好、发展也好,您怎么看?二是,明天我们迎来历史性的事件,中国的科创板明天挂牌敲钟,作为一个机构投资者,您对科创板怎么看?对个人投资者或机构投资者到底意味着什么?是不是值得配置的资产?机会在哪里?

关于中国A股市场

惠晓川:中国的资本市场应该说是最牵动投资者的心的。

第一,无论是主板市场,还是创业板、中小板,总体来讲,今年对中国整体资本市场仍然是坚定看多的,大机会难,但结构性机会仍然有。时间上,大家还是要做好充分的耐心。经过这么多轮的改革后,国家也希望把资本市场搞活,让大家对资本市场有信心。尤其这几年,监管部门对于上市公司的治理,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连续两三年,对于上市公司标准化治理是非常严格的,涉及公司的财务报表、信息披露、大股东的侵占等等一系列方面。中国的资本市场虽然没有那么成熟,但至少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张名片。再加上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特别受到全球关注,因此对于上市公司的健康程度、诚信程度,监管非常严格。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因为我们看到了监管的决心和强大的执行力。成熟的市场也都经历过这样一轮。如此一来,无论是老百姓的钱,还是机构的钱都是在一个相对比较公平、透明的市场当中参与。原来有很多信息不对称,即便是通过模型去看估值,去看未来的增长性,跟目前的股价,再把上半年财报和下半年的营收,包括利润情况来看,实际得出的结论是预期股价很明确,但很有可能到不了。中国资本市场这几年具备了强大的监管执行力,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一个信号。

第二,保持耐心。虽然中国的资本市场一直非常年轻,从2000点左右到3000点左右,但是投资者结构、发行的定价体系与发行机制、监管等与宏观经济有一定关系,即上市公司整个盈利能力,包括其相对估值的合理化水平,与整个经济大环境有关。在整个经济转型过程中,大家需要面对的复杂问题,其实都是在资本市场里面体现出来的,因此一定要保持耐心。

第三,从投资逻辑角度来看,坚持价值投资。这虽是一句口号,但是太多的人坚持不下去。价值投资不是长期持有,而是要真正明白这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未来的价值及其成长性体现在哪里。对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分析要有非常准确的认识。因此,回到投资逻辑上来看,一定要尊重商业规律和经济规律,对这两种规律一定要有非常清晰的认识。你觉得就是想自己做,自己炒股票,哪怕输了也要自己做,但是切记要看这个公司的成长性。

关于科创板

惠晓川:关于科创板,其实从2018年11月5日习主席在上海进博会上提出,到6月份正式开板,也就两百多天、七个月左右的时间。可以说从一开始有想法,到最后紧锣密鼓的落地,没有比科创板更快的了。这意味着什么?第一,国家也等不及了,第二,很多代表资金方的市场参与者也等不及了。比如说通过老的这种发行方式会出现堰塞湖的问题,排队上市的公司一排几年,最后不得不撤材料。这是很多上市公司的苦恼,因此国家等不及了,参与者等不及了,企业也等不及了。第三这也意味着希望真正把定价权交给市场,把好与坏交给供求关系。科创板其实就是一句话,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我前面还在跟John讨论,我说下午你也可以讨论一下中国科创板的问题,其实就是对标美国的纳斯达克。但是其中还是有一些细微的地方不一样,不能单纯横向比较。但是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如果想要投资科创板,需要做好几个准备:

第一,首先要了解清楚在科创板上市的都是哪一类型的公司。它不是蓝筹,也不像大市值的中小企业,这是国家意志,或者通过资本市场的改变,发挥直接融资的作用和信息披露的作用,让这些上市公司真正在资本市场活下来,让很多参与者参与进去,让市场说话。这些企业都是与现在的结构性转型以及国家科技类、国家战略类转型相关的企业。

第二,讲得通俗一点,真的需要买者自负。因为机制跟过往是不一样的,涨跌幅20%。

第三,学会借助机构投资者的力量。因为科创板企业打破了固有的发行定价,有可能市盈率相对来说是较高或者是很高。在参与打新也好,直接参与也好,我还是认为,在对新兴市场不是特别了解的时候,个人投资者还是要相信机构投资者的力量。所有市场的历史经验表明,尤其要相信机构投资者,尤其是新兴领域,机构投资者会有更多信息和效率上的优势。如果不能规避大的系统性风险,就要尽可能规避一些应该规避的错误认知风险。

搜索

广告位
广告位

标签云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