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正抓紧推动大湾区城际铁路等规划报批工作

2019-11-18 13:40已围观

林小昭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过去一年来,取得了诸多突破。尤其是今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 纲要 ),提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11月15日,国家发改委方面称,正会同和组织有关方面,抓紧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城际铁路等专项规划编制报批工作, 1+N 的规划体系逐步构建。这似乎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迈出坚实的脚步,美好愿景正变成生动现实。

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即 珠三角九市 ,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超10万亿。

作为世界级的制造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成熟度最高的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已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

从经济总量上看,粤港澳大湾区与纽约湾区相当。不过在人均GDP方面,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其他三大湾区 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都有不小的距离。尤其是大湾区内部各个城市的落差较大,既有港澳这样遥遥领先的发达经济体,也有江门、肇庆这两个人均GDP低于中国内地平均水平的欠发达地区。总体而言,珠三角西岸发展程度明显不如东岸,龙头城市也主要位于东岸。

这样的落差也意味着未来大湾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目前湾区核心城市功能由制造中心向生产服务中心转移,核心城市对周边小城市、外围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更为显著,从而形成产业在湾区范围内的合理梯度分配体系。

纲要提出,要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根据纲要,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是打造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一带一路 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和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大湾区发展的前提。纲要提出,要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对外联系通道,提升内部联通水平,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衔接顺畅、运作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大湾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广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该省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保持高位,前三季度,广东完成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3.7%;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8.8%,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9.4%。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今年以来,广东基建提速与大湾区建设有关。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珠三角各市也纷纷成立了湾区办,推动第一轮项目落地,保障资金到位,有力推动了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

这其中,轨道交通是一个城市群发展的基础。纲要提出,要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以连通内地与港澳以及珠江口东西两岸为重点,构建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力争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

广州市日前提出,将推进广湛、广汕高铁等标志性骨干工程和广佛环线、穗莞深等城际轨道项目,加快广州地铁网线向周边城市延伸。深圳的地铁建设也在计划向东莞和惠州延伸。此外,深圳和广州都先后整合铁路投资资源,由城市地铁公司领衔加快地铁、市域铁路和城际铁路的建设和运营。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对第一财经分析,大城市的地铁公司,在建设市域(郊)铁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通过市域铁路、城际铁路建设,这些大城市可以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实力雄厚的优势,发挥中心城市引领带动作用,将周边中小城市纳入进来,加快大都市圈的形成和发展。

地铁原来大多是在一个城市之内,现在慢慢地延伸到城市周边地区。 彭澎说,城际铁路、市域铁路由地铁公司来统筹,采用公交化运营,可以降低跨城通勤成本。随着各种轨道交通的建设,整个珠三角地区越来越像一个城市。

胡刚称,当前珠三角沿海各个城市都在积极向珠江口发展,湾区内部城市将形成十分紧密的联系。随着湾区内部轨道交通的构建,交通网络的完善,未来大湾区核心区将形成一个紧密的城市体。

机场建设方面,大湾区正在加快构建世界级机场群。11月15日,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五大机场高层联席会议在广州召开。与会方认为,五大机场将在地面交通、空域资源、航线网络、技术创新、产业培育等方面,积极营造发展共识,深化协商合作,共同推动形成五大机场优势互补、紧密协作、联动发展的良好格局。

要素资源加快流动

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基础上,资金、人才、信息等各种要素流动也在提速。

值得一提的是,与世界其他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条件下建设,国际上没有先例。因此如何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促进要素在各个城市之间的畅通流动十分关键。一年来大湾区进一步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努力冲破与发展不适应的体制机制障碍。

在要素流动方面,纲要明确指出,要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包括推进投资便利化、推动贸易自由化,促进人员货物往来便利化。

广东省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邓江年认为,纲要把大湾区 9+2 城市当作统一市场来进行的,商品市场、人力资源市场等等,还有商品流通之间更便利的措施,将整个市场的营商环境作为重中之重,提出了更好的商事制度改革的安排、三地通关的安排等等。

今年11月6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北京出席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会后,林郑月娥对媒体表示,会议同意了16项措施,将进一步便利港人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就业和居住,加强大湾区内人流、物流、资金流等便捷流通。

随着整个区域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种要素在大湾区内部的流动显著加快。彭澎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需要充分发挥港澳在国际化、科创方面的优势。例如,香港拥有亚洲顶尖的高教资源,拥有比较顶尖的科创人才,香港可以作为科创的源头,积极对接珠三角的各类创新平台。

国家发改委发言人孟玮15日亦称,粤港澳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加速打造。《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印发实施,将港澳创业者纳入当地创业补贴扶持范围。出台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广东省制定实施细则,在珠三角9市工作的港澳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将享受优惠的税收政策。

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设立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以来,已吸引港澳青年创业团队360多个,涉及互联网、金融、科技、生物、医学等各个领域,就业人员近4000人。

【作者:林小昭】

搜索

广告位
广告位

标签云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