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恒山:制造业要想做大做强做优,必须实施“三三战略”

2020-01-11 13:21已围观

把制造业做大、做强、做优,一定要实施 三三战略 。具体来说就是要 坚持三个引领、强化三个支撑、促进三个赋能 。 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在以 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为主题的2020中国制造论坛上如此表示。

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 范恒山

范恒山认为,坚持 三个引领 ,一要坚持战略引领,要全力发展制造业在国家发展中的基础与核心地位,把促进制造业的创新发展作为国家长期坚持毫不动摇的基本方针,切实围绕制造业发展而提升协同配套,推进其他产业发展和环境条件建设。二要坚持品牌引领,品牌的多广往往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制造业、强业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三要坚持问题引领,把制造业创新发展置于世界最好水准的比照下,放在外部激烈竞争的倒逼环境下,放在人民群众严格检验、严厉挑剔的氛围下来找问题、找差距。

强化 三个支撑 ,首先是环境引领支撑,要全力打造国际最好、有利于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体制政策环境。其次是平台支撑,要以区位资源等为基础,服从于国家战略的导向,围绕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而培育、打造、优化提升各种功能平台,形成有机连接、相互支撑的能力。第三是链条支撑,要跨区域进行链条对接,建立健全重要产业的配套体系,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整合和无缝对接,进一步完善产业配套能力。

促进 三个赋能 ,首先是数字赋能。在今天,产业的数字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产业的竞争水平,所以应该大力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有机结合,来实现制造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其次是精神赋能。精神的力量不可低估,为制造业进行精神赋能不仅会带来高收入,而且会带来高质量。第三是文化赋能。要通过精心的文化理念、精当的文化创意、精致的文化设计,使同类的制造品完成升级。文化赋能也是中国独有的、能够提升制造业质量、做强中国制造的重要路径。

以下是发言实录:

范恒山:抱歉,因为时间关系就没有准备PPT,我讲一些观点。刚才听了朱市长的致辞,他特别提到去年底佛山的GDP超过了万亿,达到了1.08万亿,非常了不起,这是制造业的功劳和胜利。刚才李毅中部长讲到工业比重超过55%,我刚才问了朱市长,佛山制造业占比超过85%,所以制造能强企、也能强市、也能强国。制造业跟别的产业不一样,比如说房地产可以强企,甚至一定时间内可以强市,但是永远强不了国。所以我们的制造业就国家而言,早就是世界第一了,规模位居世界首位。但是到今天为止,我们仍然不 强 ,尽管我们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国务院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但直到今天,很多基础性的问题没有解决,制造业仍然是大而不强。所以我就想超出我们互联网的题目,以更宏观的层面谈一谈要如何优化路径,来促进中国制造争先、走强。

互联网非常重要,互联网还涉及到工业互联网等等,但是单靠互联网恐怕不会让中国制造争先走强,需要多措并举。我在想我们不仅要使制造业变大,还要变强,不仅仅是从自身发展需要出发,也是国际环境倒逼的一种选择。我们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百年未有大变局所涉及到的就是主体的变化。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被推向了前台,脱不掉、躲不掉,既然走向前台,必然要受到各方面的注视,说得严峻一点就是 围堵 。所以在围堵的过程当中,我们如果不能利用新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来走强争先的话,就会连现在的位置都保不住。并不是说你当不了老大就一定能当老二,你的结果可能是老大都当不了,老二都做不了。这是我们面临的选择,而要使中国能够在舞台立得住,能够走进舞台中央,并且今后走到中央以后立得住。就产业而言,必须把制造业做大做强做优,这点非常关键,占领世界的制高点。

但是我们怎么样做大做强做优,特别是做强做优,我们一定要优化我们的路径,一定要把一些关键的方面跟上去,所以我就琢磨了一下,我们可以实施 三三战略 ,这个 三三 其实是大家更方便的说法。具体来说就是要 坚持三个引领、强化三个支撑、促进三个赋能 。

什么叫坚持 三个引领 ?第一个引领还是要战略引领,这些年我们制造业的发展是走了弯路的,关键是战略上没有确定性。战略不确定,在实践过程中就必然要走弯路。有一个时期,我们房地产的发展是 欲进还放 ,这实际上就带来了对其他产业特别是实体经济、制造业的挤压。房地产能够赚到大量的钱,制造业很辛苦赚不到钱,谁还会做制造业?首先,我们必须要坚持战略引领,要全力发展制造业在国家发展中的基础与核心地位,把促进制造业的创新发展作为国家长期坚持毫不动摇的基本方针,切实围绕制造业发展,提升协同配套,推进其他产业发展和环境条件建设,来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接新的科技与产业革命的成果,吸收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来分阶段制订制造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建立务实的推进机制,来确保实施进度和效果。如果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我们 强国 的目标是可以做到的。

第二个方面是一定要把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作为促进制造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发挥体制优势、集中强力资源来抢占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技术创新环节的制高点。昨天总书记给我们的科技进步奖授奖,其实我们还可以用更大的力度来促进科学家攻坚关键核心技术。我们投的力度还不够大。相比较而言,所出成果还没有多年前我们搞 两弹一星 的时候快。那时,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攻克了很多东西,而且有些东西跟世界的距离并不远。所以你不重视这个东西,搞更多技术的东西,都不管用。所以我说这是第一个,一定要坚持战略引领。

第二个要战略品牌引领。强大的制造业必然是高质量发展的制造业,而高质量发展必然催生品牌,品牌的创造反过来引领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佛山为什么发展得好?我最近看到资料,佛山光搞全国知名品牌的示范区就有13个,这一点佛山搞品牌引领就做得很好,一个民营企业格兰仕现在的销售超过300亿,其中品牌引领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所谓配套不仅仅是生产、工艺环节之间的配套,也涉及到生产销售之间的配套。

销售靠什么样的机构来销售?品牌度高不高,对销售的拓展很重要。所以品牌体现在各个环节,首先体现在制造的环节。品牌的多广往往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制造业、强业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准。发展制造业必须坚持品牌引领。我们现在遗憾的就是,各个发展好的地区包括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品牌都不多,在世界的好品牌也很有限,一定要把这个作为推动制造业发展重要的牵引。

第三,要坚持问题引领。就是把制造业创新发展置于世界最好水准的比照下,放在外部激烈竞争的倒逼环境下,放在人民群众严格检验、严厉挑剔的氛围下来找问题、找差距。当前,我们应该抓 一高一低 两个关键: 一低 就是我们从普通老百姓日常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制造产品的质量抓起。为什么现在还有一万多亿在国外消费?在国外消费买的都是奶粉、牙膏之类的东西,说明我们的质量没有过关。 四基 这些基层的东西,我们有些缺乏条件,现在没有搞上去。那么普通日常的产品质量提高得怎么样?难道这个还做不到了?所以要从最低的做起,有了最低的,高的就能上去。

第二个,我们要抓高的东西,李部长讲到 四基 ,我非常赞成他的观点,我们现在讲5G多、讲4G少,但没有 四基 ,一切无从谈起。核心基础的零部件、元器件、先进技术工艺、关键技术材料和产业技术等等跟不上,制造业就相当于建在沙滩之上,所以核心的就是要抓这些东西。

第二个要强化 三个支撑 。首先是环境引领支撑,全力打造国际最好、有利于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体制政策环境。前不久我跟朱市长在中央电视台参加央视财经论坛特别节目的时候,讲的就是营商环境。我们不是站在佛山就说佛山的好话,而是要研究佛山,人家的营商环境在全国是第一流的。没有这个营商环境,再好的投资者,再好的创新资源也不会来。很多工作不要搞得很玄,而要搞得很实、很具体。不怕这个地方收入高,不怕这个地方条件好,但最重要的是要温暖,要政策稳定、透明度高,投资充满信心,他就愿意来,给他吃定心丸。所以,环境的支撑很重要。环境的支撑涉及哪些方面?第一,稳定、透明的法规体系,能够确保市场公平,给投资者长期投资带来信心。第二,有利、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高效集聚创新资源,形成创新的动力。第三,及时、务实的政府服务,能够解决发展中碰到各种的难题。第四,适宜、实惠的财政、金融政策,能够支撑推动制造业长期发展。

我注意到李部长讲制造业比较多,说到要降增值税。我们有些税搞得很低,但唯独对制造业的税不低。恰恰我们说要做强制造业,但政策却并没有向这方面聚焦,一定要让搞制造业的人感觉到我们搞制造业会扬眉吐气,在这里很享受到很适宜的政策支持。我原来一直在国家发改委工作,我觉得政府部门还需要加强。

第二是平台支撑。要以区位资源等为基础,服从于国家战略的导向,围绕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培育打造和优化提升各种功能平台,形成有机连接、相互支撑的能力。平台支撑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很重要的经验,我们在广东打造的前海、横琴、南沙等等,哪一个平台不是今天为国家起到了重大的示范推动作用和试验探索的作用?所以制造业一样需要平台支撑的平台的示范和引领。这里面加强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要依托于形成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基地和先进技术的策源地。我们可以加强改革创新试验区与制造业发展的对接,依托它们探索形成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有效制度环境和治理体系。我们可以改造提升各个园区,依托它们打造与前沿技术及时对接、充分体现时代发展要求、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特色制造基地。第四,我们可以优化新区的功能,依托他们打造产学研协同、产业链条紧扣的现代制造业集群,所以平台的力量不要忽视。

第三是链条支撑。我们知道了链条的重要性,我们要看到国际的趋势,分工的细化,各个国家之间的结合,链条跨区域的衔接。但我们也要看到另外一方面,万一国际关系紧张,万一打贸易战打得惨烈,你自己完整的链条就非常重要。而现在我们有数字技术,完全可以跨区域进行链条对接,但关键要有效结合传统共聚合现代技术,同区域和跨区域配合,来建立健全重要产业的配套体系,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完整整整合和无缝对接,进一步完善产业配套能力。

李部长提到我们的工业体系非常完整,包含41个大类、200多个中类、66个小类,都很完整。但关键是怎么利用好这个基础?就像我们不能一味地依靠市场,需要自主创新,我们在这个方面也要有所准备。

第三,要推动三个赋能。第一个赋能是我们今天说的数字化问题,工业互联网的问题,就是数字赋能。数字经济是新技术的重要代表和集中体现,在今天,产业的数字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产业的竞争水平,所以应该大力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有机结合,来实现制造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数字赋能制造业的关键是两句话;数字产业化或者制造业数字化。第一个方面要推进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为两者的深度融合创造条件;第二要全面建设并形成高水平的制造业数字经济设施,包括搭建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的公共服务平台。

这样做的难点不在于大企业,而在于中小企业,大企业有自己的数字平台、互联网平台,但大量90%的中小企业愿不愿意干这个事?成本有多高?第二,即使他愿意干这个事,又要靠什么载体?所以我们要努力形成高水平的制造业数字基础设施,形成灵敏能动的制造业创新载体。

第三,要全方位高质量打造制造业的数字信息库,这一方面也很重要,我只是在这里点一下题。但是有一点,我们要认识到数字化赋能对所有国家和地区所带来的机遇是共同的,平等的。我们不可能阻止别人也运用,任务就在于 先走一步、高开一阶 ,这是我们的关键。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明白。

第二个赋能是最具有中国特色,也是我们可以比别人做得更好的一点 精神赋能。精神的力量不可低估,制造业有精神赋能,不仅会带来高收入,而且会带来高质量。精神赋能给我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在推进改革、推进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容易忽视掉已经积累起来的、带动中国发展的精神赋能。所以现在通过数字赋能的时候,应该强化我们的精神赋能。这一点我不多说了,日本、德国为什么一直保持着制造业领先的状态?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精神赋能。

第三是文化赋能。独特是文化赋能的实质,文化赋能的本质是形成产品特色,任何一个产品都是某种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文化呈现出不同的产品形象。所以在追求品质追求质量的同时,要把文化形成不一样的、具有特殊吸引力的产品的重要手段,通过精心的文化理念、精当的文化创意、精致的文化设计,使同类的制造品完成升级。而且现在数字化生产能够给大批量的私人定制带来同样低廉的成本。所以文化赋能也是我们独有的、能够提升制造业质量、做强中国制造的重要路径。

总体而言,谈工业互联网,我们一定要走在前面,这在全世界都一样,各国都在努力 先走一步、高开一阶 ,这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讲也很重要。有些方面我们具有特殊优势,只要把这些优势发挥出来,中国制造业就不仅能够做大,而且也能够做优做强,也就是争先做强。谢谢大家!

搜索

广告位
广告位

标签云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