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27倍、创历史次高的赴港投保:亦推快返产品、保费大打折扣、储蓄险超重疾险,内地中介巨头积极入局

2024-03-11 09:30已围观

  慧保天下

  近日,一张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超2.5亿美元的寿险保单,由汇丰保险香港签发及全额承保。而就在过去的12个月,汇丰保险还签发了另外10张保额价值5000万美元及以上的保单。

  这从侧面反映了香港保险目前的盛况,而对于内地客户来讲,在2023年2月香港与内地全面通关后,香港保险的吸引力也是独树一帜,“港险狂飙”当之无愧是其2023年的关键词。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内地访客赴港投保的个人人寿保险新造保单保费约590亿元,较2022年的21亿元飙升逾27倍,甚至超越2019年疫情前水平,成为仅次于2016年的727亿元纪录高峰。

  对此,“慧保天下”采访了资深业内人士,解析香港保险为何狂飙:总体看来,在全面通关后,压抑三年的需求释放,同时在国内利率下调的背景下,香港保险成为了高净值客户对于资产保值增值需求的集中出口;供给端也在大力刺激市场,比如上半年的多币种储蓄保单,下半年又新推出快速返还的产品,加之全年保持的高折扣、高保证利率等优势下,客户需求又进一步被激发;而从市场参与者的角度看,在高佣金、高额握手费下,香港保险从业人员干劲十足,内地经纪公司入局进一步推动,所以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本就炙手可热的香港保险更是烈火烹油,全年业绩从而打破大家最初预期,成为历史次高。

  01

  高折扣基础上推出全新快返产品,内地经纪入局,下半年香港保险陷江湖混战

  在2023年年中,香港保险披露第一季度数据时,“慧保天下”就进行过深入报道,《赴港投保狂飙27倍:保费折扣空前,回佣、高价挖角频现,国际巨头让利押注中国市场》。当时,据业内人士透露,除开积压了三年的需求释放外,保险公司实行了空前的保费折扣,产品给予预缴保费5%-6%的保证利率,以及高达平时水平四五倍的“握手费”,来加速刺激市场。

  而从全年来看,这些措施一直保持激烈的状态,折扣更是只多不少,并且,还在上半年的优势基础上,保险公司趁热打铁推出全新产品,进一步推动市场继续繁荣。

  从对内地形成“降维打击”的保费折扣来看,已吸引力十足,以储蓄险产品为例,某香港头部保司,5年期产品,期交保费在5万美元及以上的,基本优惠叠加额外优惠,最大保费折扣可达25%,而10年期产品期交保费在12万美元及以上的,最大优惠更是可以达到27%。

  并且,从产品设计来看,上半年最流行的产品也是香港特色的多币种储蓄保单,可支持人民币/美元/港币/欧元/英镑/新加坡币等6-9种币种计价,可以规避汇率风险,实现跨币种、跨周期、跨区域分散配置。

  而从下半年开始,保险公司进行产品创新叠加策略变化,进一步刺激市场。据业内人士透露,下半年香港保险市场推出快领型产品,市场上最有代表性的两款产品类型分别被称为“225”“567”快速提领,前者即为今年交明年领,从第2年起每年可领取总保费的5%,后者是5年缴费,第6年起可领取总金额的7%直至终身。

  据悉,在香港代表保司推出该产品后,多家保司接连推出类似产品,竞争激烈,市场上甚至根据产品名称巧取诨名,“苏星河”“丁春秋”大战保险江湖。

  除开产品设计,香港保险在服务方面也进一步优化,推出更符合内地使用习惯的服务方式,比如可支持在官微、APP上设置自动提取,也可通过邮寄表格,确定开始年份和结束年份、每年的提取金额、选择付款方式等信息即可。

  值得关注的是,内地有部分头部经纪公司在预定利率3.5%产品停售、报行合一等一系列严监管的规定之后,积极转做香港保险业务。得益于香港与内地转介绍业务政策差异,压力重重的中介平台们积极参与港险热潮。

  02

  资产端表现强势支撑负债端大发展,近几年香港保险公司无后顾之忧 

  在2023年第一季度数据出炉时,大家对于彼时内地赴港投保的高增速能否持续普遍持怀疑观点,甚至担心高收益承诺或将引发可持续发展忧患。其实,从全年增速来看,的确第一第二季度增速高,第三第四季度有所回落。但如今,观点却完全转向,“慧保天下”采访发现,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的好光景可能还将持续好几年。

  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得益于美国2023年的激进加息,香港保险公司纷纷锁定利率超过5%的美国10年期国债,短期内对于投资回报不用过于忧心。

  加之,香港保险公司在投资上可进行全球资产配置,而目前,外围资本市场稳中向好,美股道指及标普500指数、日经225指数、印度SENSEX指数等纷纷创历史新高。

  熟悉香港保险市场的业内人士称,股债双牛下,目前香港保险公司“没有担忧、只有欢呼”,所以在资产端的支持下,负债端可以狂飙突进也可大肆创新。该业内人士还表示,即使可预见的美国降息到来,香港保险市场也并不令人担心。

  另一重要原因,则是香港保险在资产保全以及保值增值上具有的独特优势。香港作为亚洲重要的金融中心,在财富管理上的竞争力在全球排名前列,不仅对于内地,对于整个亚洲都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如打破世界纪录的这张2.5亿美元的保单,据《南华早报》消息,该客户来自于亚洲,而这张保单就是具备财富保值及传承功能的终身保障寿险计划,可为客户进行遗产规划。

  据业内人士补充,香港保险所具有的保单拆单功能,以及开放了非法定伴侣的可保利益等特点,也吸引了一部分客户。

  汇丰保险香港&澳门的CEO表示,超高净值客户群使用人寿保险方案作为财富传承及遗产规划工具的需求正不断增加,而亚洲是全球超高净值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也有业内人士表示,从具体市场表现来看,不能低估内地富裕程度,民间财富积累也非常可观。

  从投保产品类型也可以看到,在当前经济形势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下,内地客户对于香港保险的需求主要在于资产的保值增值。数据显示,过往内地投保保障型保险占60%,储蓄型保险占40%,2023年则相反,储蓄型及保障型分别占比60%、40%。

  对于未来能否维持当前的高峰水平,香港保险监管局行政总监张云正表示,“难以估计能否达去年590亿元的规模,若中美利率及汇率走势在目前水平无大幅波动,要达到400亿元至500亿元并非难事。”他进一步表示,“若把去年的590亿元以4年摊分,即每年约150亿元,与2017年至2019年介乎430亿元至500亿元的常态水平相比,仍有一定距离。”

  此外,还值得关注的是,内地经纪公司也在积极布局香港市场,如泛华就与亚洲保险在香港成立合资公司,进一步构建全球布局。但值得说明的是,有业内人士称,内地中介机构加入香港保险市场后,为了锚定新的增长极,纷纷采取互联网打法,以高费率的方式来跑马圈地。

  03

  港人北上养老、就医成潮流,大湾区融合提速为保险业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可以看到,在疫情结束全面通关后,不仅是内地赴港投保实现保费数据新高,而是香港与内地整体的联系和融合在逐渐加强,特别是粤港湾大湾区建设的提速,也给两地保险业发展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影响,正如香港保监局主席姚建华在《2022-23年工作年报》中表示:

  广东、香港、澳门及深圳的保险监管机构已建立四方平台,制定共同标准和要求,继续推动设立售后服务中心。

  粤港跨境汽车保险“等效先认”政策实行,也为未来开拓其他创新产品铺路。

  同时,大湾区生命表可带动医疗及危疾保险产品的增长,为11个大湾区城市的居民提供统一的保障。

  展望未来,正与保险业界共同探讨商业协作模式的可行性,善用内地延续护理设施的互补优势,纾缓人口老化对香港社会服务系统的压力。

  北上南下的生活方式在社交媒体上成为热词,港珠澳大桥出入境客流也连创新高。对于保险行业来说,港人强烈的北上养老、就医的意愿是未来一大发展机遇。据香港工行联合会发布的调查显示,超8成受访者愿意前往大湾区内地城市长期居住或安老。而2023年7月,香港特区政府社会福利署宣布扩展“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以便利香港的长者到大湾区城市养老。

  目前,已有泰康、中国太平、中国太保等多家险企也为香港居民推出了相应的“保险+养老”服务方案。例如,2023年底,太平人寿(香港)推出“颐年·传承”储蓄保险计划和大湾区门诊保障计划,便利港人到粤港澳大湾区养老。

  在产品方面也是同样,据业内人士表示,香港保险公司在最新发布的高端医疗险产品中纳入内地医保障,已成为一种趋势。例如,近日,保诚与深圳新风和睦家医院战略合作,落地跨境保险直付服务。而在此之前,罗湖医院集团和中国人寿(海外)也已合作试点深港跨境商业保险直赔业务。

  另外,2024年1月初,中国精算师协会向各家险企下发《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23)(征求意见稿)》,其中新增了粤港澳大湾区生命表,而大湾区死亡率低于全国版本,可以预期未来大湾区专属产品价格将低于全国。据业内人士分析,这不仅是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落实,也是对特殊地理区域和经济区域的差异化进行尝试,也凸显出保险业在大湾区的战略导向。

搜索

广告位
广告位

标签云

广告位